近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阿里巴巴将持续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并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一表态不仅为阿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如何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张勇强调,阿里将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领域,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底座。这不仅是对科技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
近年来,阿里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例如,阿里云作为全球知名的云计算服务商,已在全球20多个地域建立了数据中心,服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头哥半导体公司推出了多款自研芯片,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提供底层支撑;通义实验室在大模型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正在广泛应用于电商、金融、医疗等多个场景。
张勇指出,技术创新不能停留在实验室,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真正释放价值。阿里正在通过“技术+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嵌入零售、制造、金融、物流等多个行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通过深入理解产业需求,打造定制化、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以制造业为例,阿里云工业大脑已经帮助多家制造企业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通过AI算法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不仅提升了良品率,还大幅降低了能耗。在农业领域,阿里也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智能灌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张勇特别强调,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系统的竞争。阿里将开放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平台资源,与更多合作伙伴共建共创,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也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发展。
在人才方面,张勇表示,阿里将继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同时,阿里也将积极参与高校科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当然,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融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探索。张勇也坦言,这条路充满挑战,但阿里有信心、有决心走得更远。正如他所说:“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社会、创造未来。”
总的来看,张勇的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唯有坚持技术创新、深化产业融合,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阿里巴巴的持续加码,无疑将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